抵押与质押的区别(抵押和质押的不同)
抵押与质押的定义
抵押和质押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段。抵押是指借款人将自己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或机器设备、存货等有形动产作为抵押品,向贷款机构贷款。
质押是指借款人将自己的价值较高的股票、债券或贵重物品等非动产作为抵押品,向贷款机构贷款。在交易中,贷款机构可以根据抵押或质押品决定向借款人提供融资的额度和利率。
抵押与质押的异同
抵押和质押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点。一方面,抵押品是有形的,质押品是无形的。因此,质押品通常是证券、收藏品等,而抵押品通常是固定资产、房产等。抵押品的交易需要由当地保证机构予以确认,而质押品则不需要。
另一方面,抵押和质押的法律地位也不同。在抵押中,借款人失去了所有的产权,因此无法出售和处置该抵押品,否则将违反法律规定。
质押则不同,借款人仍然保有市场上该抵押品的所有权,可以自由出售和处置。但是,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贷款机构可以将质押品出售以清偿借款。
此外,抵押和质押的风险也有所不同。抵押品的价值通常比质押品高,但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因此,抵押品通常具有比质押品更高的价值保证。
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银行可以变卖抵押品得到的钱比变卖质押品得到的钱更多。质押品则相反。
抵押与质押的适用场景
抵押和质押各有其适用范围。抵押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融资方式,适用于企业或个人需要获取大量资金以购买房产或设备的情况。质押则通常适用于小额融资,如个人小额信用贷款或应急借款。
因为质押的实质是融资人向贷款机构典入证券、贵金属等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通常价格波动和交易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出售和变现,所以贷款机构对质押品的风险承担较小,能够给予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
结论
抵押和质押在风险程度、交易成本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各有优劣,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权衡各种因素,明确融资目的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