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何颙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只有何颙赏识曹操呢)

6450 鄂含雁
摘要:何颙,据《后汉书》记载“何颙字伯求,南阳郡襄乡县人”,年少之时,即在太学之中很有名气。可见,这两个人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气的人物。所以他们还是很有慧眼的,能够看得出曹操日后必成安时济世之才。

跃马碣石叹沧海,笑看成败宴雀台。

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代枭雄,太尉曹嵩之子,放在现在,这是妥妥的官二代。只不过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事纷乱,原本应该入朝堂享荣华的曹操,但却一生戎马,假天子之名,征南伐北。

在三国演义之中,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位大逆不道、奸诈和阴险之徒。但近些年来,曹操在人们心中的奸佞之臣的形象早已经“洗白”。

其实在鄙人看来,历史上真正的曹操,还是为汉室江山的延续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尤其在最初,斗黄巾反宦官诛董卓之时,曹操将光复汉室为己任。因此,也在东汉末年这个纷扰的政治圈中,建立了自己忠义良臣的英雄形象。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么,既然曹操是如此的英雄之人,为什么曹操年少之时,没有像“亮少有逸群之才”、“冲少聪察岐嶷”之类的评价呢?对于曹操少时只有几个人认为他骨骼惊奇,聪慧有前途。

《三国志》书“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桥玄何许人也?《后汉书》载“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履历重任,官至太尉,但是为官清廉,也是当时之名臣。

何颙,据《后汉书》记载“何颙字伯求,南阳郡襄乡县人”,年少之时,即在太学之中很有名气。可见,这两个人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气的人物。所以他们还是很有慧眼的,能够看得出曹操日后必成安时济世之才。

而曹操少时比较放荡不羁,顽劣成性,不注重品行修养,不爱学业研究,专好打猎游玩,看起来与那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在当时那个年代,就很少有人会看出曹操的能力和才华。并且曹操少时所做的一些事,也着实让当时之文化和世风难以认同,并且看起来有些荒唐。

最出名的就是,假借中风之名离间父亲与叔叔的关系以及和袁绍两人偷入新婚夫妻屋中这两件事。这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可是有悖正常伦理道德的。也正是因此种种,所以才有“世人未之奇也”的评价。

甚至就连他的父亲曹嵩,也从没觉得他以后会有什么壮举。但其实现在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机智聪颖。

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确实是救世之才,拨乱反正之主。在三国这个动荡的年代,英雄辈出。曹操自陈留起兵到官渡战袁绍,从北征乌桓到西定凉州,三国时期的土地版图上仿佛都留下了他征伐的足迹。

而且除此之外,曹操文学成就颇高,与其两子曹丕曹植合称为“建安三曹”,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豪言历来为世人传唱。无论一个人受到怎样的评价,只有历史,才是每一个人的见证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