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得驴的故事(三国神童诸葛恪的最终结局如何)
擅于言词的神童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少年时早有才名。他的才捷善辩,在吴国很出名,被视为神童。因为诸葛瑾和孙权的关系非同一般, 小时候的诸葛恪常常由父亲带着去孙权那里参加一些公众活动。
有一次,孙权想跟诸葛瑾开个玩笑。诸葛瑾的脸长,面相像驴,孙权在大会群僚时,叫人牵进一头驴来,在那长脸上题上四个字:“诸葛子瑜” 。
子瑜是诸葛瑾的字。这时候在一旁瞧着的诸葛恪,立即跪请孙权让他用笔再添加两个字。孙权同意后,只见诸葛恪在四个字后面加了“之驴”二字。周围人都称赞地笑了,孙权就以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过了些日子,孙权见到诸葛恪,又问他:“你父和叔父( 诸葛亮)比较起来,谁更贤更优?”
诸葛恪马上回答:“臣父为优。 ”孙权接着问为何这么说,他就答道:“臣父明白应该在吴为您做事,而叔父不明白,所以臣父为优。”孙权听了,开心地大笑不已。
有一次在宴会上,老资格的张昭已有些醉意,倚老卖老,不愿再饮。担任行酒劝酒的诸葛恪就说:“过去师尚父九十岁时照样率军打仗,不说自己老。
现在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劝再饮酒并非不是敬老。”张昭无话可说,只好再尽爵饮酒。
还有一次,孙权召集群臣,在殿前见到一只白头鸟,就问是什么鸟,诸葛恪回答:“是白头翁。 ”
年老的张昭以为是在戏弄他,就说道:“诸葛恪欺骗陛下,未听说有名叫白头翁的鸟,果真有的话,就让他再举出“白头母’的鸟来。”
诸葛恪听后说道:“这同鹦母未必有对一样,否则,试请辅吴(指张昭)再找出‘鹦父’来吧。”这时张昭语塞不能答了,周围的人都发笑不止。
思路敏捷,孙权寄以重任
诸葛恪有一次献马给孙权,先在马耳朵上穿了个孔。一旁的范慎嘲笑说:“马虽是畜生,也是天生气质,今残其耳,岂不伤仁?”诸葛恪就回答道:“这同母亲给女儿穿耳附珠一样,是表示恩爱,何伤于仁?
接着,一旁的太子嘲笑说:“诸葛元逊 (恪)可食马粪。”诸葛恪对答说道:“愿太子食鸡蛋。 ”孙权听了,一时弄不明白,问道:“别人叫你吃马粪, 你却叫人吃鸡蛋,为什么?"
诸葛恪答道:“两种东西不 一样,但它们从哪里出来,是一样的。”这话引得孙权大笑。蜀国有使者来吴,当着群臣的面,孙权对使者说:“给你家丞相说,给诸葛恪牵一匹好马来。”
诸葛恪立即跪谢,孙权说道:“ 马还没来,为何跪谢?”诸葛恪对答:“ 蜀国在我看来就是陛下在外面的养马场,现有恩诏,马一定会来的,安敢不谢?”他就这样口才敏捷。
陆逊去世,孙权以诸葛恪为大将军。后又因太子年纪小,孙权命他以大将军兼太子太傅。过了几年,孙权病危,召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孙峻等人嘱托后事。不料到了后来,诸葛恪被孙峻杀死,并夷三族,他的结局很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