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宿建德江的作者是谁)

7494 艾语风
摘要: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触景生情,刻画在秋江暮色的背景下,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写出了羁旅之思。点明了地点、时间,又引出了诗的主旨——“愁”字。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青少年时期在襄阳附近的鹿门隐居读书。40岁以后到京城长安应试,求取功名,应进士不第。曾游历东南各地。

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风清幽淡雅,质朴自然,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他的山水田园诗很有名,以五言古诗见长,有《孟浩然集》。

唐玄宗开元年间,孟浩然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以舟泊暮宿为背景,突出了一个“愁”字,抒写了羁旅之思。

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触景生情,刻画在秋江暮色的背景下,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写出了羁旅之思。

点明了地点、时间,又引出了诗的主旨——“愁”字。地点是在建德江中烟雾迷蒙的沙洲,时间是日暮时分。

因为日落黄昏,江水水气濛濛,使羁旅中的诗人不由得增添了一种新的愁绪。大约是船行时不觉得什么,一旦船停下来,又是众鸟归林,人们回家的黄昏,不由得想起家乡和亲人来了。

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衬托自己的孤独寂寥。

远景是旷野无垠,天空低垂,好像比树梢还低;近处呢,清凌凌的江中倒映着一轮明月,离人很近。

这种只有舟中人才能体验到的感觉,更加使诗人感到孤独。如今好像只有明月才离他这么近,和他这么亲,使“日暮客愁新”的“”的含义更加进了一层。

到这里言虽止而意未尽,使人仿佛看到平静清澈的江面上,只有明月陪伴着的诗人、在那里发愁。

“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堪称写景抒情之佳作。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