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相当于现代的什么(清朝兵备道和总兵之间的区别)

6243 佴若彤
摘要: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结束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兵备道主要任务为监督、管理后勤、维持地方治安,按现在的说法为集政委、后勤部长、监察部长、政法委为一身。可谓位不高但权重。

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清朝乾隆时定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

起源于明朝时在边疆及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兵备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

清朝沿置,乾隆时定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兵备道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体,成为明清时期一项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结束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明朝的兵制承袭发展了唐、宋、元兵制的特点,建立了卫所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管辖秩序为五军都督府、都司、卫所体系。

明朝末年,总兵是明朝的高级将领,全国不过二十人左右,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军区司令员。权力是非常大的

清朝兵制受明朝影响颇大,自八旗不堪大用后,绿营成为清朝重要军事力量组成部分,在清朝中后期战争中成为主要力量。

清朝总兵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秩。京师步兵营有左、右翼总兵,为步兵统领佐官,清末,北洋海师亦有左、右翼总兵,各统铁甲舰为领翼队长。

兵备道主要任务为监督、管理后勤、维持地方治安,按现在的说法为集政委、后勤部长、监察部长、政法委为一身。可谓位不高但权重。

总兵主要任务为带兵打仗、为军事主官,既位高也权重。

相对官位来讲总兵官大,兵备道官小。然而和平时期兵备道相对权重,战争时期则总兵权重。这可能也是清政府为了制衡的方法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