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由来和历史介绍(旗袍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6484 艾语风
摘要:袍文化其实始于清代,随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自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习惯穿长袍,是满族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为“旗袍”。

我私自认为旗袍是我国历史文化中最优秀的产物,虽然各朝各代的衣服都非常好看,但是难免过于繁复,不易穿着,古时候的女人不能露腿露脚,更不可能穿体现自己身形的衣服,旗袍的盛行,也是女性的一场自我解放运动,旗袍更能体现出女性的优雅与端庄。

旗袍文化其实始于清代,随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自四正旗。

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习惯穿长袍,是满族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为“旗袍”。

旗袍文化到了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生改变,满汉女子的服饰不断地融合,并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当初的旗袍样式,袖口收紧,滚边减窄,纹样刺绣稍作简略,衣身略短。

到20年代末,受西方裙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旗袍变为收腰合体曲线式,展现了女性的凹凸特征,具备了现代女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基础。

旗袍文化在进入三、四十年代后渐渐成熟,全世界家喻户晓,堪称经典之作,是旗袍文化的顶峰时期。

这时的旗袍采用高立领、吸腰、短袖、纽襻、斜襟、高开衩,袍子忽短忽长,剪裁和造型学习了西裙特点,使旗袍更加合身,展露女性玲珑突兀的优美体态。”面料上,纱、绉、绸、缎、花呢、棉布等都在应用。

在1949年解放前夕,旗袍其实已经相当普遍,早已经成为城市妇女的日常便装。但在新中国建立后,妇女穿衣服鄙弃穿红戴绿,鄙弃小资情调,流行朴素的军装、列宁装。

旗袍文化随着文革的出现,被作为传统文化,资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遭受迫害,旗袍文化至此告别辉煌的历史进入低迷期。

但是旗袍文化在沉睡了三十年后,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旗袍文化又成功新走上舞台,虽然很难再有超越鼎盛时期,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出,使这种民族服装既具有东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具有优雅、贤淑气质的旗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得到了国际的公认。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