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谁)

7989 鄂含雁
摘要: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了饺子(祛寒娇耳汤),说是冬至吃饺子就不会冻坏耳朵了,因为张仲景是在冬至那天过世的,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了饺子(祛寒娇耳汤),说是冬至吃饺子就不会冻坏耳朵了,因为张仲景是在冬至那天过世的,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汉灵帝在位时,张仲景被举为南阳郡的孝廉,出任长沙太守。在长沙做官期间,身为地方官,清楚地看到了疾病对百姓的危害。

一有机会,便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留心各种疾病,搜集民间方剂,召见地方名医,商讨医理,诚恳求教,不断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

后来张仲景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一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整个南阳城都被大雪覆盖着。

在冰天雪地的南阳城,很多衣不遮体,面黄肌瘦的老人、孩子在沿街乞讨,还有担着挑子卖东西的小贩们,也步履艰难。他们的耳朵鼻子几乎没有一个完好的。

看到此惨景,张仲景心里非常难过,他决心尽最大的力量来帮助这些穷苦百姓们。

他吩咐弟子在南阳东关的空地里搭起医棚,支上大锅,把准备好的物品拿来,开始熬药,施舍给那些看不起病的百姓们。他舍的药是一种“祛寒娇耳汤”。

给人们吃的“娇耳”、喝的“祛寒汤”,不仅驱寒裹腹,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病人浑身暖和,血液通畅了,两只耳朵也变暖了,烂耳朵也就好了。

“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加上一些祛寒的中药,包括一些调味的中药,桂皮、白芷、大茴、丁香还有生姜等。这些都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放在锅里一起熬煮。

肉煮熟了拿出来,把它切碎了,然后用面擀成面皮,把肉包在面皮里头,包的这个形状就像耳朵的形状一样,再放到锅里,用原来煮肉的汤再去煮。

煮好了以后,开始给这些耳朵被冻烂的百姓们,每个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吃了羊肉加上这些散寒的药物以后,温补了体内的阳气,温通了身体的血脉;

使体内的阳气能够达到体表,就能够使局部的血液循环更好,使局部的热量能够达到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这个水平,这时候冻疮就慢慢地好了。

那年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由于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深受长沙百姓的爱戴,长沙来了许多人吊丧。遵照他的遗嘱:

“我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了,你们抬着我的棺材,向长沙方向走,灵绳在哪里断了,就把我葬在哪里算了。”

人们抬着棺材上路了,走到当年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灵绳忽然断了。众百姓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很大。又在张仲景的坟前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冬至这天寿终的,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就这样世代相传,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人们吃着饺子,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心里怀念着张仲景的医德恩情。

如今,饺子已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美食,只不过,吃饺子的时候,很多人已经不清楚饺子与张仲景的故事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