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哪首诗)

5889 但元灵
摘要:宋徽宗评价王维:“维善画,尤精山水,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所以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除了诗画方面突出,我们的王维同学据说还长的不错,是个大帅哥。

王维(693—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中进士,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任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提到王维同学,第一印象就是小学时代学过的这首诗——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词语虽然朴素,画面感却十足,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物理输出,化学伤害啊,一下就让人联想到这是一幅鸟兽山水画。

王同学虽然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但人家硬是靠自己才华在大唐那个拼爹的时代闯出了一条路,搞到了“编制”,吃上了“皇粮”。

王同学的诗虽然专走群众路线,描写的都是田园生活或者日常所见所闻,虽用词朴素,但意境深邃,平凡的诗句却蕴含着十分优美的画面。

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等诗句,寥寥数语却刻画了一幅十分优美的画面,让人心驰神往。

另外,王同学不仅诗写的好,画也是搞得不错。由于王同学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

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宋徽宗评价王维:“维善画,尤精山水,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所以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除了诗画方面突出,我们的王维同学据说还长的不错,是个大帅哥,青年时期,当地富豪和王公显贵都争着把闺女嫁给他,基本都是倒贴。

但我们的王同学思想开放,讨厌父母包办婚姻,向往自由恋爱,于是婉言拒绝了各大美女。原来,我们的王同学在进京赶考时,遇到了一位美女,“确认过眼神,那就是对的人”。

一见钟情,于是立即上前搭讪,互留地址。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双方都发现对方就是今生要等的人,于是两人双双堕入爱河。

时间一晃,大考在即,王同学不得不重新踏上科举之路,送别时,两人依依不舍,泪如雨下。

王同学由于基本功扎实,加之谈恋爱了情绪激动,高中进士,放榜后立即收拾行囊,准备去见自己日思夜想的漂亮妹子。

半年后待他回到那个曾经甜蜜幸福生活过的小县城时,女方已经随着家人搬去了远方,王同学得知恶耗,心灰意冷,感觉从此世间再无爱。

在收拾衣服准备回老家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几颗红豆,原来是女方按照家乡的习俗,在离别时悄悄放进去的。

王同学看到红豆,睹物思人,泪如雨下,更加想念远方的恋人,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千古绝唱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同学回家以后,一直托人寻找女方,奈何那个时代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再也联系不上。

此后,碍于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压力,王同学不得不接受包办婚姻,从此“一杯肝肠断,天涯是路人”。

转眼间,王同学已从文艺青年变成中年的油腻大叔,但由于自身才华横溢加之运气不错,小日子过得一直有声有色。

但我们的王同学一直非常向往田园生活,对,你没猜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是下雨了还可以睡到自然醒的“农民”生活。

所以他一直觉得不快乐,加之也许“初恋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虽然王同学每天是有肉有鱼有钱花,偶尔还能炸金花,但精神生活也许才是最高追求吧。

于是王维同学开始参禅悟理,吃斋念佛。从此开启了一边上班一边念佛的生活,有时遇到佛家的大型聚会,还会翘班去参加,可以说是半个“佛门中人”。

于是,时间长了,王同学的日常交流中会时不时地跳出几句“阿弥陀佛,我佛慈悲”等口头禅,所以后人称其为“诗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5438609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