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达是谁的字号(鬼才军师司马仲达究竟有多厉害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提起令后人无限神往的三国时代,很多朋友脑海中立刻就会浮现那些数不完的三国英杰们。
武将有如蜀之五虎、魏之五子、江表十二虎臣、河北四庭柱、吕布八健将等,文臣又如曹操的五大谋士、孙权的江东二张,不可胜举,当然了也还有咱们熟知的的伏龙先生、凤雏先生、幼麟先生、冢虎先生!
“冢虎”先生就是大阴谋家、大权臣以及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字仲达,司马仲达同志。
作为三国时代里的顶尖谋士,诸葛亮在《三国志》里有自己的《诸葛亮传》,陆逊在《三国志》里有自己《陆逊传》……
可是唯独司马懿在《三国志》里却没有自己的传记,其实不是他不够厉害,而是因为他实在太过厉害……了,连《三国志》的作者都不敢给他写人物传记。
我们知道,正史《三国志》成书于晋朝,其作者陈寿根本不敢把司马懿的传记写进里面。晋朝开国皇帝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的亲孙子司马炎呐。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感谢自己的爷爷打下基业,特地追谥司马懿为晋宣帝,按规矩,帝王事迹要单独列入本纪,而非进入名人列传!
所以,晋宣帝司马懿的个人事迹主要存在于《晋书•宣帝本纪》里,正史《三国志》里是没有单独的《司马懿传》的!
司马懿是东汉名臣司马防的第二子,老家兄弟八人中就属他最聪明,他大哥司马朗是个死心眼的憨包,他三弟司马孚是个胆子小的耿直人。
其他几个兄弟也相对中规中矩,只有司马懿这位少年最不老实了,有“狼顾鹰视”之相。当时所谓的“司马八达”,其实只有仲达最为优秀。
早些年,仲达为了躲避曹操的征召,躺在家里各种装病,一会儿是急性肠胃炎~一会儿突发脑梗塞之类的,总之就是躺在床上不想去,结果惹得曹操起了杀心。曹操威胁司马懿,再不去就要逮捕他。
司马懿再聪明绝顶那也是人,只要是人当然都怕死。再三权衡下,司马懿才出仕于曹操,到了在曹操府里做事。
刚开始那会,司马懿只是给曹冲、曹丕当老师,或者在府里管管账目、搞搞文学作品,没有机会体现自己的军事才能,直到那一年云长兄送人头来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荆州大将关羽发动北伐,擒于禁、斩庞德,围困曹操的樊城、襄阳,逼近宛城。曹操设置在荆州刺史、南乡太守纷纷投降关羽,就连许昌、宛城一带也有人响应关羽。
如果宛城有失,则长安、洛阳将要不保。曹操刚刚才在汉中吃了败仗,为了躲避关羽的锋芒,决定迁都到黄河以北。这样一来,曹操集团在黄河以南的统治很可能会瓦解。
危急时刻,名不见经传的司马懿从群臣中脱颖而出,向曹操献出了那条有名的“驱虎吞狼”之计;
利用荆州之争联络孙权(虎)夹击关羽(狼)后方,结果关羽父子果然兵败身亡,荆州失陷,而曹操集团的危机也迎刃而解。
失去荆州后,刘备集团的实力已大不如前,而且与孙权的矛盾也大大激化。可以说,司马懿这一计就让诸葛亮的《隆中对》直接成了一纸空谈。
经过此事后,曹操对司马懿更加刮目相看,决心让他辅佐曹丕。
在曹丕、曹睿时代,司马懿逐渐得势,开始为魏国建功立业。
他在西南击败了诸葛亮的北伐,在辽东消灭了叛乱的公孙渊,在淮南挡住了东吴孙权的袭扰,军功达到极点。可是光有军功是不够的,还要有实权呗。
这时,那些挡在司马懿前面的魏国宗室元老们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如夏侯惇、曹仁、曹洪、曹真等人全部作古,而曹真的儿子曹爽虽然掌权魏国,却是个缺乏远见的庸人。
“曹真为将时可谓一世英雄,这个英雄却生了个草包儿子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70岁的司马懿终于扳倒了最后的绊脚石曹爽,大权独揽,终于走上了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路。
魏国大权臣曹爽开局自带四个二、两个王,结果硬是输给了70岁的司马懿,看来曹魏气数已尽,就算鬼才郭嘉在世也难救。
在魏国后期,司马懿杀权臣曹爽,挟持魏少帝曹芳;其长子司马师又废魏少帝曹芳,改立曹髦;
其次子司马昭弑杀魏废帝曹髦,改立魏元帝曹奂;其孙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篡魏建晋。就这样,司马氏一步步走上了权利的巅峰,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司马懿最初的努力。
这位曹魏大权臣、三国顶尖谋士、阴谋家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运气治服了各种不服,一路开挂直到人生的终点。公元251年,司马懿在洛阳去世,时年73岁。
不知道司马懿在去世前会不会说:“曹爽吖,你的段位太低,老夫我去九泉之下找老冤家诸葛孔明和陆伯言切磋手艺咯!”
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
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