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繇怎么读(被低估的名臣之后刘繇有着怎样的人生)
说起东汉末年著名的刘氏血脉,那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大概就是大名鼎鼎的刘皇叔,毕竟只差了那么一点点,刘皇叔就能够再续大汉荣光了。
但是今天我要讲述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路人甲,他叫刘繇(liú yáo)。
血脉渊源
汉高祖刘邦在迎娶吕后,之前也曾经娶妻生子过,留下一个庶长子刘肥,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繇就是刘肥的后代。
虽然刘肥曾经被封为齐王,但毕竟已经传下了这么多年,中间又遭遇过王莽之乱,汉光武帝刘秀重新定鼎乾坤。祖先再怎么显赫,其实也已经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全天下姓刘的人里面,至少有九成都是汉室宗亲。
刘繇之所以能够在宫廷之中扶摇直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个靠谱的长辈,再加上本身天赋不错,又肯努力,才终于在天下大乱之前获得了割据一方的实力。
这位长辈正是刘繇的伯父刘宠,他曾经做过太尉。在那个年代,太尉还没有成为一个虚职,连高俅这种奸妄之臣都能担任。
相反,那个时候的太尉是三公之一,颇有权柄,只有名声好,能力强的人才可以担任。
而刘繇还有一个哥哥,叫做刘岱,同样也拥有不错的起点,日后发展势头很猛,历任侍中、兖州刺史。只不过在兖州刺史期间因为黄巾军而被害,没有站到真正的汉末战场上去。
少年英雄
刘繇十九岁时,叔父刘韪被强盗劫去做人质,刘繇并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向强盗妥协;
而是用计把叔父抢了回来,尽显少年英雄本色,从此之后名声得以显扬,也为他进入朝堂打好了基础。
正是因为这个诱因,他被推荐为孝廉,又被任命为郎中,升任下邑县长。
当时,皇帝昏庸,吏治腐败,整个东汉已经摇摇欲坠。
郡守让刘繇对自己的亲戚特殊照顾,刘繇坚持自己的底线,不愿意屈服,就对上司的行径十分不满,便弃官而去。
后来,州里征召他为济南部丞,可这同样是个得罪人的苦差事。
济南相是中常侍的儿子,仗着自身有背景,非常嚣张跋扈,不遵法规,刘繇并没有惯着他,而是上表免去了他的官职。
平原人陶丘洪推崇刘繇,让州里荐举他为茂才。刺史对此略微有些不满意,毕竟之前刚刚推举了刘繇的兄长,之后没过多久又推举他,未免让人觉得有些暗箱操作的可能。
陶丘洪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将他们兄弟两人比作平坦大路上奔跑着的骏马,只要得到机会,一定能够展现出自己的长处。
刺史被说服了,于是推举了刘繇。
此时,朝廷征召他为司空掾,又任命他为侍御史,刘繇没有去。毕竟那个时候天下已经乱了,并不安全,常规的升迁方式已经不再靠谱了,中央反而比地方更不容易上升。
他在淮浦避乱时,皇帝又下诏任命他为扬州刺史。
可关键是,当时袁术也在淮南。袁术这个人自高自傲,又出自四世三公的袁氏,拥有很强的军事政治资本。刘繇畏惧袁术会对他不利,不敢到扬州上任,只好选择往南渡过长江。
吴景、孙贲把他迎到了曲阿安置。这两个人原本是袁术的下属,不知道为什么要来迎接刘繇。
可是就算是这样,他们也没有获得刘繇的信任。袁术谋反,自立为帝后,刘繇立刻就以吴景、孙贲是袁术任命的官员为借口,强行将他们赶走了。
袁术的部下攻陷了许多郡县。刘繇就派遣了樊能、张英屯兵江边,来抵御袁术,保卫自己仅剩的地盘。
袁术又任命了扬州刺史,与吴景、孙贲合力攻打张英、樊能等人,打了一年多,也没有能够取得胜利。
汉朝廷见到这个情况,下令升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说实在的,到了这个时候,这些虚名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用处。
巨大挫折
很快,被称为小霸王的孙策出现了。
孙策东渡长江,很快就打败了张英、樊能等人。
刘繇只好逃向丹徒,但他也不是一味地逃命,而是在这之中积极谋划,逆江而上控制豫章郡,驻守彭泽。
但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又有意外发生了,原本带兵投奔刘繇的笮融突然翻了脸,先于刘繇到达,杀了豫章太守朱晧,进驻豫章城。
刘繇进军讨伐笮融,刚开始被笮融打败。但是很快,他又重新召集堑属各县兵马,打败了笮融。笮融逃进山中,被山民所杀。没过多久,刘繇也病死了,只有42岁。
刘繇这一生堪称是虎头蛇尾,明明有相当梦幻的开局,但是结局却如此匆匆。
时也,运也,命也,虽然在历史上刘繇的表现看上去似乎并不怎么打眼的,有一点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东汉末年宗室中相当有能力的良材。